查看原文
其他

朱镕基:不讲质量,国民经济是搞不上去的



又是一年 315,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为重点工作,强调“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商务部把2023年确定为“消费提振年”,中消协把今年315主题定为“提振消费信心”。


保障产品质量与强化政府监督是提振消费信心的“本命”与“地基”,也是历届政府关注的焦点之一。特别在以市场经济改革为核心的1992年,国务院生产办公室和国家技术监督局在北京召开全国质量工作会议,朱镕基总理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


他强调,解决质量问题的方法是,要把利用市场机制和加强政府监督结合起来。考验质量首先靠市场的竞争,靠市场竞争压力逼迫企业改善产品质量。同时,政府的行政干预、舆论的监督还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绝不能放松。


摘自 |《朱镕基讲话实录(第一卷)》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节选)

(1992年4月28日)

                   

这次会议,我们请了各省区市经委一号位主管质量工作的副主任以及技术监督局局长来出席。但是有的地方经委副主任请不来,只来了一个副处长。如果主管质量工作的经委副主任都不来,全国质量工作会议的精神怎样贯彻呢?

         

我觉得不少同志对质量工作兴趣不大。如果说今天开这个会是分钱、分项目,不要请自己就来了。为了一个项目,可以跑北京几十次;抓抓质量工作,都没有时间了。我们大家都可以反躬自省,包括我自己,我们是不是都那么重视质量?抓质量,不像抓速度、抓项目那样热火朝天。

         

所以,我必须强调一下,我们这次会议就是贯彻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精神的一个实际行动,邓小平同志很重视质量工作。关于提高质量问题,他讲过多次,大家都应该好好学习。不讲质量,国民经济是搞不上去的。

         

召开这次全国质量工作会议是为了唤起全民的质量意识,真正认识到“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我过去讲过,厂长不重视质量不能当厂长,市长不重视质量不能当市长,经委主任不重视质量根本不能当经委主任。

         

质量工作应摆在经济工作的首要地位,“质量第一”嘛!我在上海当市长时提了一个口号:“质量是上海的生命”,是考虑到上海的特殊情况。从全国来说,提出“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总还是可以吧。今天我讲把质量工作摆在经济工作的首要地位,恐怕也会有些争议,那就说摆在重要地位总是可以的吧。我确实感到,现在许多方面还没有把质量问题摆在重要地位。

         

我们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产品不仅面向国内市场,还要进入国际市场。现在国外产品已大量进入了,因为我们的工业企业太缺乏竞争力了。如果我们再不把自己的产品质量搞上去,企业低负荷生产、亏损严重的状况会愈演愈烈。

         

我们的对外贸易,已经不像改革开放初期只占世界总贸易额的1%到2%。我国几百亿美元的商品出口了,如果质量不行的话,国家的形象就给破坏了。从这个意义上讲,质量问题不仅具有经济意义,甚至具有政治意义,质量本身代表一个国家的形象、一个民族的精神。

         

总之,我们必须树立全民的质量意识,大家都要认识到“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并且真抓实干,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把质量工作做好。既要充分肯定质量工作的成绩,又要看到当前质量问题的严重性。

         

谁都不能否认,改革开放以来的质量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不管是什么产品,尤其是市场上的商品,大大地丰富了,质量也大大地提高了。这个成绩要肯定,不然,我们没有信心。但确实也要看到,现在质量问题还是相当严重。

         

一方面,是来自群众的反映。当前,老百姓最关心什么事情呢? 回答出乎我的意料,是“中国质量万里行”!可见,群众对质量问题何等关心。产品质量问题与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现在的产品质量很不稳定,很多东西的质量都比过去下降了。价格涨了,质量却降低了,谁能不关心这个问题!所以说“中国质量万里行”搞得好,为老百姓说了话,撑了腰,敢于把问题暴露出来。老百姓讲,“中国质量万里行”应该是“中国质量天天行”。

         

另外,用户方面反映:“中国质量万里行”对一些消费品曝了光但对大东西还没有曝光。这次会议提出要抓大型装备的质量。如果抓不上去,我们永远不能独立自主。发电设备花了很多钱引进技术,可我国三大动力设备制造基地目前质量问题还是很多。

         

大化肥设备已经进口21套了,现在还要进口。各地都发展乙烯,但是乙烯的所有装置都得进口。另外,基础件、元器件,如液压件、密封件等的质量,多少年过不了关,这也是影响大型装备质量上不去的重要因素这些东西质量不好,原因有技术问题,有设备加工精度达不到的问题,重要的还是质量意识和管理水平的问题。

         

像水暖器材、建筑五金的质量也搞不好,这总不是技术问题吧,是不重视质量造成的。大家都有这个体验,家里不是水龙头漏水,就是抽水马桶漏水,或者电源插头、插座不通电等等。元器件的质量不好,材质也不行,造成用户和群众多少损失、多少烦恼啊!

         

产品质量问题,实际上存在着“信誉危机”,大家对质量不相信了,没有信任感。产品质量的好坏,不完全取决于一个企业、一个行业。一个零件、一种材料质量不好,可以影响一大片。如果大家都放松质量,后果不堪设想。

         

解决质量问题的方法是,要把利用市场机制和加强政府监督结合起来。

         

在目前的条件下,市场机制和行政措施都不能偏废。当然,考验质量首先靠市场的竞争,企业生产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需要来生产,靠市场竞争压力逼迫企业改善它的产品质量。

         

过去质量为什么搞不好呢?是因为“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萝卜快了不洗泥”,多少年都是卖方市场,东西少,市场需求大,生产什么东西都有人要,所以质量上不去。改革开放以来,产品越来越丰富,大多数产品的市场都变成了买方市场。

         

但是,买方市场并没有解决质量问题。我想,这是因为我们还没有一个真正完善的市场,企业的经营机制还没有真正转变。在资本主义国家里,市场非常起作用,哪个产品质量不好就销不掉,那个企业就有可能破产。在我们这里,市场固然有竞争,这比过去好多了,但是产品质量不好,销不掉,还是照样生产,东西可以放到仓库里去。

         

这是因为企业经营机制、银行风险机制还没有转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完全相信市场的作用,以为可以放松领导,取消行政干预和政府监督,是要吃大亏的。利用市场就要赶快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

         

即使是有了市场机制,有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如果我们不抓企业的质量管理,产品的质量还是会搞不好的。我认为,在当前情况下,政府的行政干预、舆论的监督还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绝不能放松。

         

我还要特别讲一下舆论监督。过去,舆论监督对提高产品质量也做出了贡献。但是,最近的“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确实在比较集中地、有意识地为质量工作造舆论,让大家提高质量意识。我想,“中国质量万里行”不但深受群众的欢迎,而且确实也成为政府各个部门和各企业的“万里行”,对它们帮助很大,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促使人们更加重视质量。这个活动的发展方向总的看是健康的。起了很好的作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同志对此都是肯定的。所以,舆论监督要继续搞。

         

政府的监督,最主要的是要继续把国家质量监督抽查这个制度真正完善并坚持下去。有些同志担心,现在强调企业的自主权,很多企业都把质量管理机构、质量检验机构取消了。同志们,这是不行的!企业有自主经营的权利,但还必须有国家的宏观管理,不是说企业可以随便把质量管理机构、质量检验机构取消的。

         

国家还有法令,明文规定企业必须有这方面的机构。有些同志有一种误解,说日本的“全面质量管理”有那么一句话,叫做“产品质量不是检查出来的,是体现在每一个生产过程中间”。因此,他们就说,那就可以不要最后的质量检查,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就把质量问题解决了。这种理解是不对的。

         

其实在日本,照样有最后的质量检查,而且是非常严格的。在目前情况下提倡“自主检查”,是不合时宜的,不符合当前企业的状况,那样做会乱套的。根据目前企业的劳动纪律状况,提倡“自主检查、自主装配”,产品不经质量检查就出厂,根本不行。

         

所以,质检机构不能削弱,更不能撤销。各道工序的质量检查要加强,最后的成品质量检查也不能够取消。国家规定的质量监督抽查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当前,最重要的是要对质量监督抽查的结果做认真处理。如果光检查不严肃处理,检查多少次也是没有什么用处的。我们要适当地扩大抽查面,但也不能扩大得太多,因为经费没有那么多。

         

如果要扩大到向企业收费,就会增加企业的负担,不允许那么做。所以,国家的质量监督抽查制度,只能作为一种威慑力量,要求企业提高质量。我在这里重申:第一次质量监督抽查不合格,亮“黄牌”,限期整顿;整顿期满后进行第二次抽查,如果再不合格,厂长免职,这里指的是免正厂长的职。厂长不管质量,管什么?一定要严肃这项制度。

         

关于这项制度,过去已经作过规定,国务院批准了这个规定,国家经委原来已经实行过,免掉了几个厂长。现在要继续严格地执行这个规定。

         

光靠市场,光靠机制,质量是抓不上去的。当然,我希望质量监督抽查不要重复进行,国家技术监督局已经搞了产品抽查,各地就不要再搞了。一个厂,不要今天国家去查,明天省里去查,后天县里又去查。抽查就是一种威慑力量嘛,要搞突然袭击使企业感觉到每天都有被抽查的可能。

         

这样,企业才能天天注意质量。质量监督抽查除了要求企业提供检查的样品外,不允许向企业收费。抽查费用从哪里来?希望财政部门给予支持,增加一些质量监督抽查经费。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对质量工作做出具体部署。

         

一是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和这次会议的文件,各地要制定个质量工作规划。根据这个规划,对今年怎么抓好质量工作起步做出具体部署。然后,请各省区市政府集中研究一次,把质量工作抓上去。

         

二是号召各企业开展质量大检查,普遍都要查。但是,我强调企业自查,不是要各级机关组织很多检查组下去查。要号召企业对自己的产品质量进行大检查,自己看看有什么问题,提出解决质量问题的措施。由企业结合转换经营机制自己搞,拟定一些具体的措施来攻关,把质量工作抓起来。

         

同志们,质量问题主要是管理问题,需要企业发动全体职工自我解剖、自我革命。

         

三是加强质量的监督抽查,要搞“突然袭击”式的质量监督抽查。各地区经委和技术监督局的同志,都要去了解一下哪个工厂搞得好、哪个工厂没有动。对那些不动的企业,搞一次质量监督抽查。一次不合格,“黄牌警告”,限期整顿,整顿期满,再搞一次突然袭击的抽查,仍不合格的,把厂长免职。

         

四是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的质量工作。这次会议提出了抓四类产品,这不仅是国家进行质量监督抽查和整改的一个重点,也是各地的重点。第一类,主要是原材料。钢材的质量不高,是做不出合格产品的。现在钢材的产量上得很猛啊!我希望重点要放在质量、品种上面。

         

第二类,是大型装备,特别是发电设备与基础件、元器件。这些东西都是至关重要的,应该也是监督抽查和整改的重点。

         

第三类是耐用消费品。老百姓买这类产品不容易,质量不好太坑人,要把这些产品的质量抓好。

         

第四类,是影响人身安全、健康的产品。质量问题一经发生,要从严处理。夏天马上就要来了,不少饮料历次抽查的结果都是只有三分之一左右合格,三分之二都不合格,里面大肠杆菌超标,那怎么行呢?这不但坑人,而且是害人嘛!像这类产品,要作为重点进行抽查并整改。对产品质量差、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甚至于掺假害人致死的人,一定要追究刑事责任,依法从严处理。

         

五是实行“质量否决权”和质量与分配挂钩。结合经营机制的转换,在企业里只要实行这两条,质量一定能搞得上去。就是要动真格的。要实行“质量否决权”,不能说只要把工业发展速度搞上去了把产量搞上去了就“一俊遮百丑”,这个不行!

         

质量跟分配挂钩每一个生产环节,每一件半成品、零部件,谁生产的产品质量不好只要检查出来,就应减发谁的奖金和工资。一定要严格执行这两个办法。这方面我们应该多写一些文章,做一些调查,对那些典型事例严肃处理。

         

根据民航抓正点的经验,我认为质量是可以抓上去的。他们首先严格规定正点统计方法,出了事故认真处理,一丝一毫都不放过。东方航空公司对晚点事故的处理,是很不容易的。过去对机长那是碰不得的,骄娇二气厉害得不得了。这次由于不正点,让一个机长停飞一年、降一级工资,一下子就把整个公司都震动了。

         

今年第一季度民航的正点率从过去的70%提高到 86%。许多外国人跟我说,这件事情提高了我们的国际威望。我希望各地区、各部门都认真抓一抓质量了作,把劲头使在这个方面,争取今年见效。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欧商业评论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